2003年新罗区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佚名要闻来源:新罗区府办点击数:59更新时间:2003-01-24

与时俱进 加快发展  大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开拓创新,奋发有为,2002年政府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2年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的一年。在上级党政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区政府以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动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4亿元(现价,预计数,下同),比增1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82亿元,比增6.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84亿元,比增1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34亿元,比增15.2%,圆满完成了区第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农业总产值完成14.8亿元,比增7%。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全面展开,建成了1万亩的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畜牧业生产增势强劲。肉蛋奶总产量达9.4万吨,增长13.7%;生猪产值达7亿元,增长13.4%,出栏105万头,家禽出栏785万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成立了生猪产业协会,积极申报无公害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注册“龙锦”牌生猪商标。果蔬冷藏保鲜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绿源人造板厂建成投产,闽西饲料城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森宝产品成功打入日本等国际市场。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城区防洪堤10.09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座,大山水库重新开工建设。建成投产电站19座,新增装机容量1.82万千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公顷。国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首次在我区实施。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取得新成效,与金融部门共下达扶贫开发和“小额信贷”等资金570多万元扶持1550户农户发展生产,争取120多万元资金支持革命基点村建设,完成“造福工程”搬迁230人。
  二、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工业总产值完成64.2亿元,比增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7.6亿元,比增20%;乡镇工业总产值58亿元,比增17.8%;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工业产品销售率95.9%。 完成技改项目12项,共投入技改资金1.54亿元。合丰年产30万吨回转窑水泥熟料生产线、森宝日宰4万羽肉鸡和年产18万吨饲料生产线、墩宝年产6000吨塑钢型材生产线、龙麟年产2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卓越新能源年产2万吨生物柴油与0.5万吨柴油乳化剂生产线、龙工年产200台YZL16机械振动压路机生产线等7个项目投产,实现新增产值5.05亿元,新增利税8408万元。企业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扎实推进,2002年有20家企业通过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考核,马坑水泥一厂获农业部名牌重点企业,8家企业正在申报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称号。
  三、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依托中心城市,积极参与旧城改造和城市新区开发,商贸、房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商业网点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持续升温,一批房地产项目相继投建并交付使用。2002年区属房地产开发投资2.5亿元,其中商品房投资1.8亿元。旅游业蓬勃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龙硿洞、江山景区、云顶茶园等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全年共接待游客11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6亿元,分别比增33.7%和145%。龙硿洞申报国家4A级风景区的前期工作及云顶茶园二期开发已启动。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试点工作开展顺利,成立了新罗区社区服务指导中心,初步建立起福利性服务、利民便民服务、社会化服务三个层次60多个服务项目的社区服务体系。
  四、外引内联、项目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完成新罗民营科技园区6000亩控制性详规工作,首期开发基本完成,二期开发全面铺开,现已引进7家企业,3家已投产。外引内联项目开发取得新成效,全年开发新建项目88项,比上年增加15项。新批三资企业7家,实际利用外资916万美元,比增52%。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其中年初确定的5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45亿元,已有18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其他项目进展顺利。抚适战备公路已完成路基工程,雁石大桥已完成桥台基础浇注,赣龙铁路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和万安至连城曲溪交战公路勘察、设计基本完成。适中、雁石等重点小城镇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适中中颜小区被省里评为第二批省级村镇住宅优秀小区,龙门湖坑和适中保丰新村列入市级试点小区。市政建设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取得新进展,已有行政中心、龙岩大道二期、西湖园小区、龙岩学院等项目完成交地工作。2000年至2003年政府为民办实事的15个重点项目中,曹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教师新村、农网改造已竣工交付使用;图书馆和文化馆已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装修阶段;苏合公路路面主体工程春节前可基本完成;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人饮工程、行政村道路硬化、标准化渠道等项目继续实施;其他工程项目已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天马山游步道和罗龙路绿地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五、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取得新进展,2002年全区完成改制企业30家,其中整体出售5家,解散16家,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1家,股份合作2家,进行单置换(职工身份置换)改革企业6家,共置换职工身份3374人,支付安置费和补偿金4220万元。森工企业职工实行全员身份置换,林木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粮食系统连续四年实现盈利。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机关社保、农村社保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共保障对象10947人,发放保障金7352.28万元;低保扩面工作稳步推进,共保障城乡居民10502人,发放保障金249.9万元,区政府被国家民政部授予民政工作先进区;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2%。机构改革方案已进入组织实施阶段。
  六、财政运行基本平稳。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4.11亿元,比增1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7亿元,比增13%。财政支出克服了压力大、资金调度余地小等困难,确保了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机关工作正常运转,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及重点建设项目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年财政支出2.78亿元,比增12.2%。
  七、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区属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比增10.6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3%,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3%,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98.2%,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00元,比增7%;农民人均纯收入4312元,比增5%。
  八、市场经济秩序“整规”扎实展开。重点开展了餐桌污染治理,通过实施定点屠宰管理、“瘦肉精”专项整治、粮油市场整治、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等有效措施,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让市民真正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集贸市场整治等取得明显成效,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煤矿和非煤矿山、道路与水上交通、烟花爆竹、公共聚集场所、特种设备及学校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全年没有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九、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加强,全民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2002年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取得新进展,支持龙岩学院筹建工作卓有成效。2002年我区高考应届生文理科上本科线人数和录取本科二类以上人数均居全市第一。撤点并校工作继续稳妥推进,全年共撤并4所完小、27个教学点。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全区乡镇光缆电视主杆线基本建成,70%的行政村开通光缆电视信号。进一步推进了卫生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拓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被省表彰为先进区。疫防保健工作进一步巩固,结核病和鼠疫防治工作得到了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9.52%,继续保持全省计划生育一类先进区。外事、侨务等工作不断增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大。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强化,土地效益充分显现。文化体育事业有新的进展,全市唯有我区两部音乐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创作奖。大众影剧中心改扩建已进入尾声。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规划区水泥粉尘污染治理和九龙江流域水污染与破坏综合整治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观。
  十、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继续培植“文化大户”,创新农村文化阵地。认真组织文化、卫生、科技、法律“四进社区”活动,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更加广泛,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实施,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连续四届被评为全省一级达标城区。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年度征兵和安置工作圆满完成。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妥善地做好各类群体事件和信访积案的排查调处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实现“一降两升”的“严打”整治工作目标。“四五”普法活动深入开展,全民的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务公开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扎实开展,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继续坚持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不断加强与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的联系,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270件,办复率99.3%,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满意率为93.4%。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成效,共取消、简化审批项目180项,改革面51.7%。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逐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和招投标制度更加规范。
  过去的一年,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能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工作能取得这样的成效,确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上级党政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博、艰苦奋斗的结果,是与区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及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的民主监督和积极参与,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的真诚合作,老同志的关心帮助,市直部门、驻岩部队、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新罗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我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发展后劲不足,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拉动力不强;财政增支压力巨大,财政运行相当困难;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和深度不够,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增收难度大;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形势严峻;部分下岗职工、山区群众和城镇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压力较大;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和安全生产还不尽如人意;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全局观念、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廉政建设和管理监督有待加强,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腐败现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与时俱进,加快发展,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步伐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结合省委、市委的整体要求和统一部署,区委九届十次全会初步确定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力争到2015年,比全国提前5年,比省、市提前2年实现GDP翻两番,并力争更快更好一些。实现我区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用党的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带领全区人民继续艰苦奋斗,奋发努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开创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今年是认真贯彻实施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鼓舞斗志、增强信心,顺利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步伐具有重大的意义。结合“十五”计划和小康社会目标发展要求,200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中央、省、市一系列工作会议和区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加快发展,突出抓好营造环境、项目开发、体制创新和调整结构四项重点工作,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3%,力争达到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财政总收入增长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和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扎实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整合强支柱,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全力推进工业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必须立足我区现有工业基础,把促进产业科技进步作为重中之重,突出运用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对建材、机械、食品、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改造,以技术创新推动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构筑新的竞争平台。今年计划安排重点技改项目19项,技改投入1.65亿元,重点促进三德水泥厂120万吨技改项目的实施,加快龙工、森宝、福龙、龙化、春驰煤矸石发电、卓越新能源、液压件、鸿达电器、硬质合金、工业除尘器等技改项目的实施进度,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一批立窑水泥的改造,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塑钢型材、新型墙体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
  扶持骨干企业。对百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重点帮扶,特别是加大对区属20家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其龙头骨干作用。深化名牌战略,扶持名优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加快资源整合。按照“整合、拓展、升级”的要求,以质量和创新为根本,以资本运营为手段,以产业链为纽带,加快资源整合,壮大企业规模。水泥业扶优扶强,引导实力较强的企业发挥品牌、实力优势,通过收购、联合、兼并、租赁等方式,盘活部分水泥企业存量资产,挖掘现有生产能力,促进3-5个水泥企业集团的形成。轻纺工业要利用龙棉改制的契机,加紧实施棉纺上、下游产品开发,以形成“聚酯切片—涤纶短纤一纺纱—织造”产业链。同时,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抓好100家煤矿、59家石灰石企业的联合改造,继续开发利用水电资源,发展煤电结合、水电结合、电冶结合等经济体,拉长扩粗产业链。积极筹划资本运作,推进一批条件较成熟的企业股份制改造,争取上市。
  创新工业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关系,减少职能交叉,强化工业经济调控管理力度。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依托龙头骨干企业组建行业自律组织,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调节能力,强化对工业经济目标考核管理力度。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现代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二、抓城镇促农村,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积极支持、参与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支持中心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以中心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区拓展为契机,构建生产要素聚集的吸纳和承接平台,加快传统商贸业的改造,大力发展零售、批发、餐饮等面向市民生活消费的商贸业。重点抓好莲东经济适用房小区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大型商厦、专业市场、仓储超市、连锁便利店等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的社会服务网络。同时,继续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继续抓好景点、景区开发,推进旅游协作和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区旅游商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实施社区建设纲要,推进新型社区建设。按照“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详和的新型社区”的工作要求,扎实抓好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各项自治权利的落实,努力扩大社区基层民主。以服务群众为主题,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大力开发社区服务设施和项目,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卫生保健等社区服务业,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进一步搞好文明创建活动,抓好社区治安工作,为居民提供一个方便舒适、整洁优美、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加快集镇建设步伐,搞活农村经济。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走城镇资本经营路子,加快龙门、红坊、铁山、东肖等近郊乡镇与中心城市的对接步伐,全力推进城镇一体化进程。强化规划意识和市场意识,拓宽筹资渠道,用好用足小城镇的各项优惠政策,推进集镇建设,重点扶持适中、雁石、江山等省、市级中心镇建设,发挥其辐射带动功能。坚持以产业为支撑,把产业发展、市场开发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做好“产业兴镇”文章。继续抓好省、市级农民住宅小区建设。加大县乡公路改造力度,紧紧抓住省对农村公路网改造配套政策的机遇,今年计划安排120公里县乡公路水泥路面的改造,进一步提高路面等级和通达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抓调整促增收,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品种调优、效益调好、产业调特”的要求,把布局结构调整与品种结构、技术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提高农民在经济作物、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等方面的收入比重。着重抓好瘦肉型猪、肉禽、花生、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毛竹、名优水果、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等八大“名、优、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特别是要抓好江山5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猪果牧沼项目、2万亩尾巨桉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实施。
  推进农业产业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发展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协会和营销服务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种养技术和市场信息。继续抓好生猪、花生、竹木、果蔬等四大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围绕列入全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企业(项目)和国家、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项目)这个重点,采取有针对性扶持措施,集中力量扶持森宝禽产品加工、生猪产业协会、悦华竹业、小池竹木制品、绿源、金源木业、闽西果蔬保鲜加工服务中心、龙岩咸酥花生加工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力争新上肉制品加工项目,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继续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优良品种保护、引进、繁育和提高,推广增产增效技术。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监测检验体系,对现已具有一定影响的咸酥花生、瘦肉型猪、竹凉席、山麻鸭等特色产品,尽快制定并颁布实施生产技术规范,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商标,加大宣传,不断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创立一批知名商标。重视疫病防治工作,建立农产品安全体系,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放心菜”。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抓好大山水库续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标准化渠道、堤坝改造等农田水利和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做好防汛抗旱和森林植被保护工作。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通过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非农产业、畅通流通渠道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推行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缓解农业发展资金问题。进一步落实城镇土地、户籍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大农民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积极发展劳务输出。继续改善边远贫困山区和革命基点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省、市、区定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开展科技扶贫,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同发展共致富。继续搞好“造福工程”。
  四、抓环境促开放,进一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优化综合环境。以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为契机,以营造“投资成本低、创业回报快、办事效率高、社会信誉好”的综合环境为目标,加大对投资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长远的发展观,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处处关系投资形象”的良好氛围;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建立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服务体系,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建好招商载体。突出抓好新罗民营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园区水、电、路网、排污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来一个稳住一个、办好一个带动一片原则,全力抓好投资项目的开工建设,做到领导精力向园区集中、有限财力向园区投入、部门服务向园区倾斜,真正使园区成为领导工作的重点区、基础设施投资的密集区、部门服务的示范区,达到“以商招商、以外引外”的效果。继续实行“飞地”政策,坚持税收谁引谁有原则,鼓励各乡镇引资项目向园区集中,发挥园区的聚集辐射效应。继续抓好铁山个私开发区及各类工贸小区建设,提高引资实效,培育块状经济。
  突出招商重点。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把狠抓一批利用外资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并积极引进配套中小项目,抓大扶小,壮大企业群,做长产业链。突出抓好工业项目的引进,既欢迎外商独资办厂,也鼓励外来客商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我区的企业,实现现有企业的嫁接改造与创新。积极抓好迎接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准备工作。在具体招商上,进一步落实招商责任,今年区直部门、乡镇街道都必须强化招商引资意识,承担并落实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管理、服务、引导、促进的功能,激活民营经济引资潜能,积极开展中介代理招商、专业化招商、旅游招商和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招商,吸引更多的区外资金,力争在招商引资的数量、质量、规模上有新突破。
  抓好外贸出口。积极支持和帮助更多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不断发展壮大出口创汇队伍。落实外贸出口优惠政策,重点扶持森宝集团、金源木业、天炜木业、豪康电子等出口创汇企业,全力帮助协调解决好生产资金、原料、用地、出口退税、海关商检等方面的困难,促其上规模、上档次。
  五、抓项目增总量,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大上项目是推动各项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工程,是整个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此,从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全区开展“项目年”活动,以更好地推动整个经济工作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社会固定投资计划安排7.5亿元,项目建设重点实施“658”工程,即重点抓好60项重点投资项目,50个重点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80项2003~2006年三次产业建设储备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开发工作。尤其是已列入市级“3个100”重点项目,继续坚持区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做到一个项目有一个领导协调、有一个部门负责、有一个工作班子服务、有一套实施方案和保证落实的工作督查机制,并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研,半年一监测,年终一考核,以促进全区项目开发工作的进展。在继续抓好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白沙水库、闽西饲料城及万苏交战公路建设,力争坑口火电厂早日动工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质量责任制,增强工作透明度,杜绝“豆腐渣”工程。
  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可持续发展,结合国企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旅游产业等,加强项目征集、推介和前期工作,精心培育一批既符合产业政策又具地方特色、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好项目,努力形成“续建一批、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签约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六、抓改革增活力,努力实现改革新突破
  全面完成国企改革。按照依法运作、规范改制、因企制宜、以售为主、能售则售、彻底退出的原则,千方百计筹措改革成本,全面推进国企“两个置换”工作。对全区33家未改制国有企业(含6家已完成单置换企业)进行全面改制,重点抓好龙化集团、天宇集团、东宝集团三大企业改制及商贸企业改制,全面完成职工身份置换工作。推进供销、二轻集体企业改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
  全面推进机构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搞好综合配套改革,真正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继续积极稳妥地开展新一轮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各单位的“三定”工作,合理界定各部门职能,推进区直事业单位、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用人制度改革,做好人员分流工作,完善各类人员管理办法,促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加快市场化改革,减轻财政负担,增强活力,提高效率。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鼓励和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项目外,都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降低准入门槛,在投融资、土地使用、权益保障、对外出口等方面采取倾斜措施,加强服务。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科学管理,进行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对为富民强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要鼓励他们的创业精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表彰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营造浓厚的发展个私民营经济氛围,促进个私经济健康发展。
  七、抓财源促增收,进一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做好开源工作。围绕两个根本转变,壮大培植地方财源,加大地方财政支持经济特别是税源经济的力度,按照规模、效益、科技含量和财税贡献率大小,采取贴息、奖励等多种方式扶持工业主导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着力培植一批新的财税增长点。按照“依法、均衡、扎实”的原则,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坚决打击各种偷税、骗税、逃税和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足额入库,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做好节流工作。坚持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支出改革,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全面推行综合零基预算和部门预算,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国库统一支付工资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以集中财力重点保证工资、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重点支出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区对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以县为主”管理的要求,在主要税种和增收分成比例上尽可能向乡镇、街道倾斜,调动增收节支积极性。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管理与监督,防范债务风险。各乡镇、街道不准搞“政绩工程”,严格控制各项达标升级活动,防止超财力办事。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八、抓科教夯基础,进一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科教兴区。紧紧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科技示范基地,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和档次,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创建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健全区、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稳定农村科技队伍。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开发先进技术,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资源整合,抓好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抓好“双高普九”和课改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推进可持续发展。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切实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生工作新机制,积极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严格土地用途管理和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搞好土地储备,依法管理土地和矿产资源。以建设生态市为目标,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对重点区域、行业、企业的监控,继续深化以水泥业为重点的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以养猪业为重点的九龙江流域水污染与破坏综合整治活动,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进社会各项事业。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深化卫生改革,进一步理顺乡镇卫生院和卫生监督体制,制定2010年初级卫生保健规划,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争取列入全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区。整合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体育事业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积极推进农村人饮工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好外事、侨务等工作,加大对外合作与交流。重视和加强广电、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建设。
  九、抓稳定促发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区进程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时代精神,营造文明开放的社会氛围。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文明城、建文明区、树文明风、做文明人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诚信新罗”建设,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讲求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和公平竞争的良好风尚。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依法治区,把依法治区与以德治区结合起来,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法制意识。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加大办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力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参政议政作用。凡属重大决策,注意听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意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认真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失业、医疗、养老、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提高征缴率。做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工作,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完善社会劳动和保障机制,努力拓宽再就业渠道,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
  维护社会稳定安定。继续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开展危险化学品、煤矿和非煤矿山、道路与水上交通、烟花爆竹、公共聚集场所、特种设备及学校安全等七个方面的专项整治,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继续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安全创建活动,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及“六合彩”骗赌等黄、赌、毒的社会丑恶现象,实现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做好群众来信来访、人民调解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重视做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及人防设施建设。

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开创政府自身建设新局面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解放思想,奋发图强。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对十六大精髓的理解,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坚决冲破一切防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开拓进取,切实做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在思想创新中推进发展,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加快适应发展的新形势,真正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努力学会并善于应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控和引导经济活动。改进行政管理的运用方式,切实简政放权。推进政府管理信息化,加速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认真落实“一站式”服务、政务公开和告知承诺制、办文办事限时制,提高工作效率。
  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坚持说实话、鼓实劲、做实事、求实效,牢固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歪风,加强调查研究,围绕重点问题、突出问题、事关全局的问题,深入基层,探索规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不断推进目标管理,切实加强督查,形成有利于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大力精简会议、文件,控制各类检查、评比及事务性活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以新作风、新政风、新形象,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错案和过错责任追究制,保证政府行为的合法适当。坚持从严治政,对政府及其组成人员的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反对部门利益至上和各自为政,确保上下一致,政令畅通。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同时要敢抓敢管,带好队伍。
  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切实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艰苦奋斗教育,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歪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加强审计监督,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加快发展步伐,推进富民强区进程,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上级党政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坚韧不拔,挑战极限,加快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陈雪萍
评论
我要提问
姓  名: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