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罗区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佚名要闻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4更新时间:2013-03-25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稳健开局    活力增强


  2012年,是本届政府施政的第一年,也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新罗发展经受多年未遇严峻考验的一年,更是全区上下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克难、锐意进取,较好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取得较为稳健的工作开局。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70.5亿元,增长13.2%。完成财政总收入25亿元,增长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增长11%。入选“2012年度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产业转型步伐稳健。以经济下行倒逼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8.4:51.4:40.2调整为7.2:52.0:40.8。工业基础更加扎实。以全省新的统计口径计算,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0亿元,增加值85亿元,均增长16%。四大主导产业从量的扩张步入质的提升,产值比重达76%,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0.8个百分点。关闭落后产能企业35家,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16.4万吨,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城市经济更趋活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亿元,增长20.5%。“商贸物流圈”和“文化旅游带”加快集聚,闽西交易城、龙门物流园等体量不断做大,莱雅、夏商百货等现代商贸项目进驻岩城,志高神州欢乐园、龙州华美达酒店等一批城市地标项目建成开业,全年商贸批零销售额突破300亿元,限上企业突破300家,实现旅游收入31.5亿元。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亿元。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7个2.9万亩,新增蔬菜基地2000亩,引进台湾等地名优特品种36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建设加快,山麻鸭原种场建成投产。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龙锦生猪专业合作社晋级为国家级示范社。
  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增长43%。“五大战役”超额完成,新开工104个、竣工投产104个、策划储备108个,战绩稳居全市前列。龙州“优二进三”试点启动,信息产业园建设加快,硬质合金园一期基本建成;龙台投资区开园建设,龙雁成为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三维”项目、千商大会、“6·18”、“9·8”、“11·8”等招商业绩保持全市领先,首个百亿项目花漾江山综合体一期开工。政策对接成效显著,争取各级扶持资金5.2亿元。对外贸易难中求进,实现出口总值5.5亿美元,增长19.6%,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10%。突出科技、人才强区战略,实施首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发明专利授权38件,森宝集团获准设立国家级技术中心。政银企合作得到加强,争取银行授信超100亿元;龙津担保、永丰小额贷款公司运行良好,担保融资能力增强,新组建永兴小额贷款公司;投融资方式不断创新,东锦东发小区、紫金山体育公园、坪坑水库成功引进战略性投资者加盟,有力缓解了建设资金压力。
  城乡环境加快改善。龙厦动车顺利开通,双永高速全境贯通,赣龙扩能、何家陂水库等加快建设,海西天然气管网、西气东输三线等顺利开工,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凸显,开始融入厦漳泉一小时经济圈。建成区扩大至41.8平方公里。“五城同创”有序推进,治违控违更加有力,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小城镇建设全面铺开,白沙、东肖试点建设成效显著,筹措资金支持小城镇“五个一”建设,集镇面貌有效改观。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完善,S203线苏坂-美山、双永白沙连接线等建成通车,龙雁大道开工建设,17个重点水利项目扎实推进,被评为全省冬春水利建设先进县。积极创建生态区,治理水土流失6.3万亩,造林绿化5.4万亩。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称号。新创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市级以上生态村119个。完成7个乡镇75个村环境连片整治,建成第二污水处理厂。龙津河流域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养殖业污染治理加快实施,雁石、东肖等养治分离试点有序推进,白沙库区网箱整治取得成效,省控断面、内河断面达标率分别提高16.7、4.1个百分点。
  人民群众受益更多。增强民生普惠共享理念,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较好地完成了40件惠民实事年度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分别达26186元、12552元,增长12.5%、12%。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通过验收。“教育强区”加快创建,全面完成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建设,利用BT模式建成18所中小学标准化运动场,即将接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强区”指导性评估验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龙岩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疾控中心即将建成。计生工作获全国表彰,目标考评居全市第一。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节等蓬勃开展,新一轮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实现农民健身点、农家书屋城乡全覆盖。建成启用侨声大剧院、大众影剧中心,顺利承接省第五届艺术节18场演出。稳步推进城乡劳动就业,实施“588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年培训3080人,新增城乡就业96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5%。社会保障全面加强,“三农”综合保险、五大社会保险稳步扩面。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新农合人均筹资、五保供养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等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1.2万名低保和困难群众从中受益。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和造福工程,造福搬迁2720人。
  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六五”普法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扎实推进,信访维稳形势总体稳定,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98.17%。社区建设不断加强,村(居)换届顺利完成,增设3个社区居委会,新落实社区用房43个1.76万平方米。安全生产监管有力,“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通报,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意见。117件人大代表建议、204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深入开展“联乡挂村帮户”等活动。稳步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廉政建设、监察效能、政务公开和纠风工作继续加强,政府绩效评估连续七年全市第一。重视和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优抚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又有新进展,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工作进一步推进,统计、审计、物价、民族宗教、外事侨台、档案方志、保密等工作得到新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工作,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创新探索,着力攻坚,为全区持续较快发展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后劲。
  这一年,我们主动走进企业做好帮扶。针对企业普遍生产经营困难的实际,主动深入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帮助企业提振信心、渡过难关。及时制定金融激励、外贸出口、甲供甲控、建筑业发展等帮扶政策,累计兑现或帮助争取各类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为141家重点企业提供20.4亿元的担保授信,特别是针对部分企业的债务危机,积极协调银行、税务等机构,尽力帮助减压减负,有力保证了全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平稳。龙净、海德馨、阿赛特、威尔特等一批企业积极对外开拓市场,逆势加速成长。
  这一年,我们突出增强城市发展意识。主动承担九大片区改造和11个重大城建项目征迁任务,发挥“城市建设年”千人大会战主体作用,和谐高效地完成了万达广场、条围棚户区改造等多个项目征迁,创造了“西陂效率”、“曹溪速度”。把第三产业摆上更加重要位置,科学引导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率先成立了三产办,量化三产考核,并首次召开第三产业发展大会,全区上下抓三产的思路更加清晰、氛围更加浓烈。全年三产增加值突破100亿元,达110.2亿元,增长14.6%;完成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投资比重达48.8%,签约落户原尚物流、钢材物流、宝岛风情园、铁山温泉旅游等一批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开工建设万宝广场、紫金莲园等一批城市综合体。
  这一年,我们不断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创新提出了“整合盘活国有资产,变资产为资本、资本为资金”的资本运作思路,分别组建了以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运作为主的“龙津实业公司”和以国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运作为主的“惠成资产管理公司”,总注册资本达1.75亿元。目前已有2家国有企业、10家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整合注入“两大公司”,筹措资金2.4亿元,并启动了首批国有闲置资产的盘活开发,有力缓解了财政资金调度压力,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这一年,我们致力破解民生工作难题。重点盯紧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尽力做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突出教育为民生之首,全面实施中心城区教育扩容,新办5所公办幼儿园,规划建设北城中小学,开工建设北城小学,如期实现龙岩五中、排头小学等扩容招生,极大缓解了中心城区“入学难”、“上好学难”压力。确立“社会事业社会办”工作导向,着力提高民办教育社会地位,探索实践民办教育发展模式,民办教育工作初步破题。把物业作为重要民生,敢于迎难而上,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承接市政府下放物业管理权限,积极探索规范物业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开展莲东社区住宅小区星级管理试点,为提升中心城市物业管理水平积累经验。
  这一年,我们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面对社会矛盾凸显的严峻形势,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科学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及时果断做好“4·15”爆炸事件施救、善后工作,较好地化解了因征地拆迁、环境保护、村级管理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妥善处置了部分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全区非法采矿猖獗势头得到较好遏制,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取得较大起色,有力巩固了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这一年,我们合力推进龙雁新区建设。把市委、市政府设立龙雁新区作为加快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机遇,坚持中心工作不放松、联系帮扶不脱钩、人财投入不减少,不断协调理顺体制机制,强化项目、服务、资金“三项”对接,快速落实首批“两委托”事项,全力支持新区平稳组建、扎实开局,形成产业互补、携手招商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全区人民为之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辛劳和汗水,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全区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岩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中央和省直驻岩机构、市直各部门、龙雁新区,向所有关心支持新罗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支柱产业竞争力不强,尤其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重大项目产出不快,财政增长缺乏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规模不够大,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尚需拓宽;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仍需加强;政府面对宏观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部门落实决策不力、服务不够到位,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稳中求进    奋力小康

  2013年是新罗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纵观当前形势,审视我区发展,困难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希望同在。从国际上看,低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外部市场需求仍显疲软;从国内来看,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仍将面临下行压力,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稳中求进”仍将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从自身来看,经过多年发展,我区的产业基础更加扎实,发展环境大为改善,对各种资本的集聚能力不断提升,实体经济有望在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市委、市政府支持我区“脱胎换骨、转型升级”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我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潜力。对此,我们既要有加快发展的信心,更要有科学发展的举措,要在应对挑战中把握主动,在扬长避短中增强优势,以新举措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以新作为实现新罗发展的新提升。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按照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任务要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好中求快,调优结构促转型,创新发展增活力,均等服务惠民生,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全力构筑生态型经济强区。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2%;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9%、8%;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7.5%、1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值分别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积极完成或力争超额完成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着眼于工业提质增效,加速工业化进程
  坚持存量改造、增量优选,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提振工业经济“脊梁”,力争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稳步推进产业提升。重点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鼓励龙工、龙净、华润、森宝、华锐等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征集、自主研发、改进工艺等路径,提高自主制造、成套装备能力,推进产业高新化。全面完成水泥结构调整,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为产业转型“腾笼换鸟”。加快提升新兴产业集聚度。围绕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重点支持卓越新能源、豪迪涂料等企业加快发展,引导关联企业主动承接产业配套和技术溢出,着力集聚产业新优势。
  做优做强产业平台。探索更具活力的园区管理机制,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一园多区”,形成产业集聚的强势效应。加快龙州提质增效,扶持优质企业强势扩张,引导困难企业二次招商、高位嫁接,力促硬质合金园一期全面建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龙州带动龙丰、龙池提升开发层次,进一步明晰龙丰定位,引进带动性强的新型建材产业项目;继续完善龙池基础配套,加快企业进驻步伐;深化龙泰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项目对接,力争早日动工。持续龙雁提速增量,围绕国家级梯度贸易转移承载区建设,力促龙化异地技改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升格为省级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强化龙雁与龙台投资区联动,完善龙台功能配套,打造龙雁新区的强劲产业支撑。
  全力服务企业发展。深入开展企业帮扶活动,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采取“保、扶、帮、促”等综合措施,积极为企业解决发展空间、融资担保、科技支撑等实际问题,支持企业巩固市场、抢占市场、拓展市场。鼓励企业通过技改“强筋壮骨”,组织实施“321”重点技改工程,抓好60个重点技改项目。高度重视成长性企业发展,分类落实梯度培育计划,力争新增规模企业30家、亿元企业10家。
  二、着眼于三产壮大提升,繁荣城市经济
  坚持把第三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强化服务经济“引擎”,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壮大商贸物流业。做大现代物流业。全面推进龙门物流园二期建设、三期开发,力促汽贸、建材综合体主体竣工,二手车交易市场建成,力争园区交易额突破50亿元。在更高层次上谋划物流园拓展延伸,整合城区现有货运企业,规划建设公路物流配送中心,统筹推进钢材物流、原尚物流等开工建设,加快西南翼物流板块集聚。做优商贸服务业。鼓励商家在“名优特廉”上下功夫,加大名店、名品、名牌的引进和地方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抓好华润万象城、奥特莱斯等高端商贸综合体建设,促进莱雅、夏商、大润发等商贸中心加快发展。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中心城区市场改造步伐,推进花卉等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力争限上企业超400家。
  拓展文化旅游业。围绕旅游要素做文章。重点抓好2家在建五星级酒店建设,支持2家酒店评星工作,推进3个景区争创国家4A景区。规划建设文化旅游休闲板块,依托恒亿文化艺术中心,策划实施高端演艺项目,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做文章。重点抓好紫金山体育公园、云顶服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文化旅游带集聚。突出生态特色做文章。以城市旅游带动乡村旅游,继续办好“一月一主题”乡村旅游节,争创全国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力争实现旅游收入40亿元。
  培育新兴服务业。在发展总部经济上主动作为。推动龙州商务营运中心招商,加快“优二进三”试点,盘活土地存量,争取更优政策,力争2家以上省内外优质企业到龙州设立总部、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在拓展金融服务上积极作为。引进市外金融机构入驻,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担保、信托、银行票据服务等金融领域。扶持龙津等一批优质担保企业做大做强,办好永丰、永兴小额贷款公司。借鉴浙江丽水、沙县等地金融创新经验,探索设立民间资本服务中心,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快筹建新罗村镇银行。在扶持信息产业上加快作为。整合电子信息产业资源,发挥福建龙岩微软中心平台作用,加强与厦门等地高校院所的技术协作,支持方圆科技、一线网络等企业发展壮大,基本建成龙州信息产业园。
  三、着眼于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立足服务于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扶持新兴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优化农业结构促提升。稳定粮食生产,推进五大优势产业品种特色化、种养基地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继续推进生猪标准化建设,巩固发展山麻鸭、肉羊、肉兔等特色养殖。深化龙台农业合作,拓展精细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等合作领域,力争岩山闽台高山农业合作示范长廊、适中蓝田闽台生态农业创业园建设上新水平。
  抓好示范建设促提升。加强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应用,鼓励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大棚蔬菜、名优水果等特色农业和花卉、苗木等林下经济,重点扶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00个、6万亩,突出培育江山、大池、小池、适中等地绿标蔬菜基地5000亩,抓好1-2个生态养殖小区,打造全省一流的白沙梅花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扶强龙头企业促提升。完善龙头企业激励扶持政策,实行支农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向重点项目,扶大培强龙头企业。加快规划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推进培斜竹茶加工产业园建设,力促华龙蛋鸡产业化项目二期、晋龙食品二期等建成投产,力争培育5亿元以上企业2家、亿元以上企业3家,推动“容和盛”猪肉、“梅花山”等创建省以上品牌。
  四、着眼于增强项目实效,继续打好“五大战役”
  保持适当投资强度,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以更大的力度打好“五大战役”,增强发展后劲。
  更加重视战役成效。全面梳理历年战役存量,科学确定全年投资计划,重点推进118个建设条件较为成熟的在建、待建项目,进一步强化战役指挥调度,分门别类组织攻坚突破,加强项目督办会办,使之尽快成为现实生产力。突出抓好68个亿元投资、20个省市重点、46个三产投资等支撑项目,确保龙腾工贸物流园、直升机通航基地、中澳风情园等项目进度更快,力争花漾江山农业观光园建成。
  更加重视项目引进。突出“选商选资”、“选优选强”。加强项目评估准入,完善招商考核机制。把更多的目光向城市经济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聚焦,拓宽“三维”招商渠道,重点盯紧“两大区域”,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坚持“以商引商”、“以外引外”。发挥政府顾问、在岩客商等人脉资源,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招商,支持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引导外资向优势产业集聚,优化投资结构。力争引进亿元项目20个以上、10亿元项目5个以上。
  更加重视要素保障。集中要素资源向大项目、好项目倾斜,根据项目的成熟程度、投资强度和产业效益,合理调节项目供地,充分利用土地整理、“三旧”改造、闲置低效用地清理等途径,整合挖掘存量潜力,保障一批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加快国有资产整合盘活,稳步推进龙津、惠成两大公司实体化运作,支持市场公司、天宇集团等探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力争资本运作取得更大成效。进一步深化政银企合作,探索组建稀土等资源交易平台,积极运用信托、风投、BT和BOT等融资模式,吸纳更多资本保障项目建设。
  五、着眼于提升城市品位,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管理
  敢于在城市建设管理中担当主角,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主动做好服务。继续推进赣龙扩能、南三龙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征迁工作。学习放大“晋江经验”,深入开展“城市建设年”大会战。健全完善房屋土地征迁工作机制,全力推进九大片区、城北片区征迁,如期完成年度片区改造任务。全力服务11个重大城建项目落地开工,积极为万达、万宝、恒宝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建设创造条件,加快推进15条城市骨干路网建设,力争龙腾北路五期建成通车。
  主动融入建设。呼应城市“西移南扩北拓”,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东连”。加快完善东部组团文化休闲、行政人居、商贸物流“三大板块”规划,组建强有力工作班子,先期开展行政次中心、教育卫生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力争有1-2个项目先行开工。强化土地收储运作,有序安排经营性土地储备和出让,重点盘活开发国有企业闲置土地,推进黉门前“城中村”、华龙社区棚户区改造。
  主动加强管理。稳妥推进西陂、曹溪等撤镇改街。深入推进“五城同创”,全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落实创卫责任,健全长效机制,突出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农贸市场管理等,确保获得提名资格。强化制违联动,有效控制“两违”。加强基层管理力量,组建街道城管站。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规范社区物业管理和行业标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打造星级物业品牌。逐步解决社区办公用房,改善社区服务条件。
  六、着眼于城乡一体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全面实施“点线面”攻坚计划,有序引导城乡人口合理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鼓励特色发展。深入推进白沙、东肖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打造更多可学可看可推广的样板。巩固“五个一”建设成果,支持雁石、适中、大池、苏坂等发挥特色优势、承接产业配套,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生态小镇。提升发展保障。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深化城区至龙雁新区快速通道前期工作,力争G319、S308线提级改造开工,云顶旅游公路建成;继续推进坪坑水库、雁石水厂、小池璜溪110千伏、江山35千伏输变电等公建设施,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加快综合改革。支持有条件乡镇组建城镇开发建设投融资平台,谋划国省道沿线及集镇有商业价值土地收储开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经营,探索建立小城镇公用设施有偿使用、转让制度,努力破解建设资金难题。
  全力扶持新农村发展。加大“输血”力度。统筹各类资源投向新农村,切实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新建、改建农村道路30公里,抓好水库除险加固等16个重点水利工程,实施2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治理土地8600亩。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家园清洁”、环境连片整治,从公路铁路沿线群众最支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抓起,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开展村庄整理和新村建设,打造一批示范亮点。增强“造血”功能。积极在土地、资金、管理体制、户籍制度等方面大胆探索改革,鼓励通过土地、林权流转和物业出租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争转移劳动力6400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强化村级财务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正确引导工商企业参与新农村开发,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七、着眼于打造美丽新罗,扎实推进生态区建设
  以创建省级生态区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
  加快流域整治控“源”。加强水资源、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源治理。加快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全面开展龙津河流域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养殖业污染治理,推广干清粪、养治分离等治理模式,力争拆除龙津河流域所有养猪场,流域外畜禽养殖场完成全过程综合治理。启动铁山、岩山、万安等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白沙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力争省控断面、内河断面水质达标率分别达90%、60%,黄潭河断面出境水质有明显好转。
  强化节能减排降“耗”。严格落实减排措施,抓好煤炭、水泥、矿冶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全面关闭机立窑和城区小煤台、小铸造厂,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36万吨,加快龙化、港昌化工等企业搬迁。推进龙雁工业区循环经济建设,抓好龙能粉煤灰、坑口热电联产等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力争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
  改善生态环境创“优”。抓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县建设及18个重点片区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治理面积5万亩。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和绿色矿山创建力度,突出抓好适中、曹溪、龙门、小池等乡镇基建石矿“青山挂白”治理,引导合理开采资源,争创“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标兵区”。深入实施“四绿”工程,抓好九龙江、小溪河流域等重点生态区域造林绿化、封山育林。扎实推进生态镇村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区验收。
  八、着眼于共建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推动科教事业发展上新台阶。扎实做好全国科技进步考察复核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验收工作,实施“科技惠民工程”,打造“民生科技”。深化“教育强区”建设,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心城区教育扩容步伐,重点推进北城、大洋、小洋等中小学扩容建设,确保中城、曹溪等5所公办幼儿园建成开园,华侨职业中专创建国家级中等职业示范校通过验收。加强教育资源整合,规划南翼新城教育板块,与市教育局、龙岩学院合作共建龙岩学院附属中学。深入探索发展民办教育,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教育,力争新办1-2所民办中小学校。
  推动卫生公共服务上新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龙岩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疾控中心、曹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成启用。提升新农合保障水平,将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至290元/年以上。巩固基层医改成果,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办院,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推进“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提升计生服务水平。
  推动文化实力建设上新高度。强化教育引导,推进市民素质提升,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再创省级文明城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完善城乡公益文化设施,持续开展“激情广场”、龙舟赛、社区文化节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办好第六届世界龙岩同乡恳亲联谊大会。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力争“采茶灯”成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抓好龙岩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培大培强一批文化企业。
  九、着眼于稳固和谐环境,创新加强社会管理
  全力促进创业就业。加快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城镇低收入家庭等重点群体有序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2800人,下岗再就业2000人。深入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善待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优化加快民营经济成长的发展环境。正确引导广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保证金制度,有效预防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
  全力做好社会保障。稳步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完善工伤补充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工伤保险全覆盖。持续提升城乡低保、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水平。新建福利中心二期。加大对边远山区、革命基点村和库区移民的扶持力度,完成“造福工程”搬迁3000人。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平安新罗”建设,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推广社区网格化管理,依法打击各类刑事和经济犯罪,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信访工作,注重网络舆情监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稳控机制,依法引导并妥善处理群众利益诉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化矿山、消防等19项安全专项整治,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重拳打击非法采矿行为,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预防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深化双拥共建,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稳步运作    求实求效

  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新老问题不断交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加强自身锤炼,深化职能转变,提升政府研判局势的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为民服务的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以改革增活力。充分估计当前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增强政府战略思维能力,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坚持市场改革方向,选准产业转型、资本运作、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的突破口,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服务、城镇建设、社会民生事业等领域建设的积极性。结合国家统计制度改革,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稳妥有序推进行政事业机构改革,有效整合环保、治违、执法专职队伍等行政资源。完善育才引才聚才政策,加强学术带头人、职业经理人、会计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集聚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坚持聚合力促发展。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深入挖掘拓展政策空间,打好苏区、老区牌,持续跟进参照执行西部政策、苏区政策、赣南政策,敢于“无中生有”争取政策、争取项目,增创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充分发挥贴近市级中枢的区位优势,敢于担当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角,积极协调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更大支持,力争在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资金财政、体制机制等方面构建市区联动新格局。继续把龙雁新区的开发建设当作份内事,不断加强与新区在产业互补、基础设施对接、民生共享等方面的分工协作,全力支持、协助、配合龙雁新区争取更大作为,切实形成“1+1>2”的工作局面。
  坚持转作风惠民生。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访民情、问民计、解民忧,推动“联乡挂村帮户”、“企业服务年”等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继续征集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解决环境保护、扶贫解困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文风会风,精简会议、精简文件、精简活动,讲实话、干实事,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沉在加快发展上、用在改善民生上、放在提升服务上。
  坚持重实绩提效能。大力倡导立说立行、即说即办的工作作风,推行政府工作项目化管理,强化政府主导责任,量化部门目标责任,细化机关人员工作责任,重抓跟踪问效,促进行政提速,确保政令畅通。着力调动干部积极性,完善和落实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物质奖励、精神激励、政治待遇等更多向项目一线、基层一线、艰苦岗位倾斜,探索完善教师、医生等专技队伍竞聘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导向明确、指标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真正体现绩效挂钩、多劳多得。
  坚持讲清廉树形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虚心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作用,重视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外事侨台等工作。贯彻执行《廉政准则》,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加强土地管理、政府采购、产权交易、拆迁安置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落实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公务接待等规定,强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政府的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工作起点,我们深知前进的道路充满挑战,更知肩负的责任重如泰山。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满怀激情,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生态型经济强区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5+5”产业:指“十二五”期间,我区重点发展的机械、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建材、能源环保五大百亿主导产业,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轻工纺织、文化旅游五大50亿元规模的潜力产业。
  2、商贸物流圈:指“十二五”期间,我区立足中心城市区位优势,以闽西交易城、龙门物流园区、陆地港等为核心,在中心城市西南翼规划布局原尚物流、钢材物流等一批商贸物流重大项目,逐步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的圈状商贸物流集聚区域。
  3、文化旅游带:指“十二五”期间,我区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沿中心城市西南翼规划布点宝岛风情园、志高动漫产业园、中澳风情园、紫金山体育公园、洋畲生态旅游度假区、云顶休闲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形成各大项目串点成线的带状发展格局。
  4、龙州“优二进三”:指区委、区政府为加快龙州工业园区提质增效,逐步引导核心区企业有序外移至龙雁、龙丰、龙池等工业区,“腾笼换鸟”发展总部经济、商会经济,建设研发中心,将龙州工业园打造成宜工宜居的工业新城。
  5、“五大战役”:即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城市建设战役、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和民生工程战役。此项活动省委、省政府已组织开展三年。
  6、千商大会:全称为“龙岩市千名企业家大会”,大会主题为“携手龙岩,合作共赢——千名企业家相聚闽西”,旨在宣传龙岩改革开放成果,展示闽西老区建设最新成就,推介龙岩投资环境,拓展“三维招商”,凝聚全市及海内外企业家关注龙岩、投资龙岩、创业龙岩,共同推进龙岩生态型经济枢纽和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
  7、“三维”:即我省组织围绕央企、外企、民企进行的项目对接活动。
  8、“6·18”、“9·8”、“11·8”:分别指每年在福州举办的“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在厦门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龙岩举办的“海峡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
  9、“五城同创”:指市委、市政府在2015年前努力创建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目标。2012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10、小城镇“五个一”建设:指我区在总结白沙省级小城镇“十个一”建设经验基础上,在规划区外其他8个乡镇,按照一套规划的制定与执行,一条街景综合整治,一批公园、绿地、水景建设,一批土地、环境整治,一批产业项目支撑的标准组织开展小城镇建设。
  11、“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指国土资源部为进一步激励地方党委、政府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格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举办的评选活动。该活动三年一评。2012年2月我区被授予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目前,我区正积极深化创建工作,力争3年内争创“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标兵区”。
  12、“588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即全区每年扶持50个大中专毕业生回乡从事农业创业;培育80户核心示范农户;培养800个农业生产技术工人;组织500个本区青年参加自主创业培训。
  13、“三农”综合保险:指以政策性支持和商业化补充相结合、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农村保险新模式。具有农村保险的特点,包含农业保险的种类,有利于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减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14、“五大”社会保险:指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
  15、“六五”普法:指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六五”普法的时间为2011年到2015年。
  16、“打非治违”:指打击非法、违法生产,治理违规、违章作业,是“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行为”的简称。
  17、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为改善全省道路交通状况,省政府决定从2012年8月至2014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通过落实道路交通“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人、车、路、环境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执法,推进交通安全社会管理创新,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及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18、“联乡挂村帮户”活动:指为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农户持续增收,按照省委关于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决策部署,市委在全市组织开展的干部“联乡挂村帮户”活动,领导联乡(镇)、部门挂村、干部帮户。
  19、“企业服务年”活动:指区委、区政府为帮扶企业克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生产经营困难影响,专门成立10个帮扶工作小组,深入100家困难企业、100家亿元企业、100家推进企业,组织开展以“送政策、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为主题的帮扶活动,旨在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全区中小企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20、“城市建设年”千人大会战:2012年4月起,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抽调市、区、镇(街)、村(居)近千名干部进行九大片区土地房屋征收工作,通过“立面改造、填平补齐、点线结合、连片发展”,使城市组团发展定位更加清晰、功能更加明确,使龙岩中心城市更具生机和活力。九大片区共涉及西城、西陂、曹溪、东肖、红坊、龙门等6个乡镇、街道44个村(居),分别为西城西安片区、西陂排头片区、曹溪莲花湖片区、曹溪龙岩大道一期东片区、曹溪双龙路片区、曹溪东山片区以及东肖动漫片区、红坊陆地港片区、龙门物流园片区,计划两年时间征地1.3万亩、拆迁471万平方米。
  21、“晋江经验”:具体指晋江城市建设经验,坚持“为民建城、公益至上、群众参与、科学决策、公平公正、一以贯之、以情动迁、人文关怀”的城建理念,采取“策划项目、规划设计、手续报批、征地拆迁、推介招商、安置建设、综合配套”等七同步推进城市建设。
  22、龙雁新区:指市委、市政府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统筹城乡发展,打造海峡西岸西部中心城市,推进闽西老区加快崛起,在龙岩中心城市东北翼规划设立,于今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新区距龙岩中心城区23公里,辖雁石、岩山、白沙、苏坂、万安5个乡镇、113个行政村,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68万人,力争通过三至五年打造成为产业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兴业、同城一体的龙岩东北翼生态工贸新区。
  23、“两委托”事项:指龙雁新区党的建设、干部职工的任免管理等工作由新罗区委委托新区党工委负责,新区管委会职能工作由新罗区政府委托新区管委会负责。
  24、“321”重点技改工程:指2013年我区计划实施30个投资1000万元、20个投资2000万元、10个3000万元重点技改项目,旨在通过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25、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26、农业五大优势产业:指畜禽、果蔬、竹木、花生、茶叶五大农业支柱产业。
  27、农业“五新”技术:指新品种、新技术、新化肥、新农药、新农机等农业技术。
  28、招商“两大区域”:即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东南沿海、北京”和“港澳台、广东”两大重点招商区域,分别由两支片区招商队伍负责。
  29、“三旧”改造: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三旧”改造是省委、省政府2011年出台的集约节约用地政策,旨在调整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30、“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31、“BT”模式:是建设—移交(Build—Transfer),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
  32、“点线面”攻坚计划:为改善城乡环境和面貌,省政府决定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2012年开展试点,2013年全面铺开,2014年取得明显成效。“点”就是抓好城乡社区的规划、整治和建设,打造完整社区;“线”包括快线和慢线,快线就是抓好高速公路、过境公路和铁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和整治,慢线就是抓好自行车和步行道系统的建设,打造人居环境走廊;“面”就是加强各地的小流域治理,打造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
  33、城乡“四绿”工程:指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的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大工程。
  34、“青山挂白”:指在高速公路、国省县道、铁路沿线村庄及城市周边受开山采石、建设取土等工程活动以及地质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山体破坏,土层岩石大面积裸露的现象。
  35、“科技惠民工程”:是科技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项目,涉及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与社会管理、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通过在基层示范应用一批综合集成技术,推动一批先进适用成熟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提升科技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基层社会建设的能力。
  36、计生“两非”:指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王庄花
评论
我要提问
姓  名: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