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作者:佚名要闻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1更新时间:2011-03-28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区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海西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我区财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认真执行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各项决议,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建设闽粤赣边生态型经济强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顺利完成全年预算任务,推进了我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一)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10年全区预算安排:地方级财政收入预算107930万元,全区财力预算86563万元,相应安排全区支出预算86563万元。其中:区本级财力预算为37960万元,区本级支出预算为37960万元。
    2010年全区财政总收入183606万元(预计数,下同),完成年初预算的102.24%,比上年增加23971万元,增长15.02%。其中:全区地方级财政收入11091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2.76%,比上年增加14965万元,增长15.60%。全区地方级财政收入加预计省体制返还补助及转移支付补助4208万元、调入资金1500万元,减预计体制上缴24092万元,全区总财力为92528万元。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区本级总财力为43230万元。
    2010年全区财政支出147657万元(含上级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比上年增加41907万元,增长39.63%。其中:区本级财政支出98943万元(含上级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比上年增加33125万元,增长50.33%,详细支出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472万元;
    国防支出180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3167万元;
    教育支出16484万元;
    科学技术支出2855万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02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15万元;
    医疗卫生支出7581万元;
    环境保护支出3952万元;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539万元;
    农林水支出13944万元;
    交通运输支出1302万元;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182万元;
    商业服务类等事务支出9431万元;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737万元;
    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315万元;
    其他支出6185万元
    2、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32896万元,完成预算的21.54%,比上年减少1475万元,减幅4.29%;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36243万元,比上年增加1936万元,增长5.64%。基金收支预算均属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年初预算比例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出让金收入预算出现了较大短收,支出相应地减少。
    2010年财政决算还在编制中,以上数据均为预计数,在决算编制后还会有所变化,待决算编成后再报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二)2010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1、坚定信心,加强征管,全面完成年度收入任务。
    2010年我区财政收入形势异常严峻,尽管如此,全区财税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以组织收入为中心,认真落实完善各项征管措施,强化收入管征,圆满完成了年初区人大通过的年度收入任务。
    加强收入的组织协调。一是认真开展税源调查分析,摸清税源底子,科学客观地将收入计划分税种下达到各征收部门,在全区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良好局面。二是通过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等形式,着力加强与国税、地税等征收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形成征收合力,确保收入入库进度。
    强化税收的征管措施。一是着力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挖掘增收潜力,加强对收入进度的监控,抓好重点税种的入库,对税源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税收额度较大的税种,实行跟踪调度管理,切实加快税收入库进度;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重点纳税企业和征收部门的考核、奖励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纳税积极性,提高收入征管部门工作努力程度。三是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加大对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和预测分析,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健全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四是正确处理涵养财源与依法征管的关系,坚持依法科学治税,在落实减税措施同时堵塞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2010年,全区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68522万元,比 2009年决算数增加18761万元,增长12.53%。
    规范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一是健全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制度,强化准运证源头控管,不断加强重点资源性规费管征;二是加强站前企业清查力度和零星规费的管征,加大对申报站点的督察和路面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逃税费行为;三是按月审核准运证发放数量,及时做好规费的入库核算工作,保证重点资源性规费收入及时上缴财政。 
    2、抢抓机遇,服务发展,不断壮大区域经济实力。 牢牢抓住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福建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灵活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服务全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筑巢引凤,增强财政发展后劲。2010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逐步完善园区路网及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增强配套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发展引力,优化招商引资载体。2010年龙州工业园、龙雁工业园新增入园企业45家,累计入园企业378家,新投产38家,累计投产216家,实现产值188亿元。二是兑现落实企业发展优惠政策。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兑现区政府促进投资及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审核把关工作,及时兑现奖励资金388万元,充分用好、用活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2010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年,我区财政充分运用向上级争取、银行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大力支持工业园区、海西物流园、动漫产业园、紫金体育休闲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做好区重点项目服务工作,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区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及时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继续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贴息,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升融资能力,解决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三是牵头组织申报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申报我区2家水泥企业淘汰落后水泥产能42万吨,淘汰落后火电厂一座,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675万元,获省市淘汰落后产能补助和差别电价补助770万元,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四是落实市政府节能减排工作,及时兑现九家关闭中心城市水泥污染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奖励资金1695万元,推动了我区产业合理布局。
    3、支持三农,巩固基础,加快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更加重视 “ 三农 ” 工作,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努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支持我区公路和农村路网建设,累计投入公路建设资金7720万元,6.13重大水毁道路修复资金994万元,重点保证白沙小城镇建设、苏坂至大吉公路续建工程、白沙至苏坂双永高速互通接线工程等工程建设;继续进行农村路网建设,预算安排26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从资金上保证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落到实处;开展农村危桥改造,投入1020万元,改造11座危桥。二是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新增投资3900万元,累计完成九龙江北溪三期防洪工程8.74公里;投入830万元新建乡村护岸4公里,河道清障5公里。三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2340.96万元,建设小型水源工程80处,中小型灌区配套与改造工程规模1.6万亩,固定灌溉渠道改造123.25公里,排水沟渠配套改造25条12.9公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270亩。四是开展水土流失治理,2010年共投入189万元,开展葫芦溪小流域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面积500公顷,其中封禁治理400公顷,林草措施71公顷,新建护岸1380米,护岸修复210米,陂坝1座。五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投入542万元实施曹溪、龙门镇农村饮水安全二期项目,供水规模3156t/d,解决国家规划内饮水不安全人口13336人,受益23个建制村、11所学校;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个行政村饮水工程投资320万元,供水规模2000t/d,受益人口1.5万人。
    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培训、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2010年全区投入925万元进行开发式扶贫,支持贫困户92户,组织110名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以“整村推进”和“造福工程”为重点,集中资金用于省定5个、市定6个扶贫开发重点行政村建设,促进重点村发展生产,改善基础设施,增加村财收入,大力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实施“造福工程”5个乡镇9个村316户1100人,有计划地组织搬迁,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补贴资金。及时兑付强农惠农补贴资金,加强补贴发放管理,加大对惠农补贴发放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补贴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农民手中。一是通过农信社“一折通”发放兑付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1030万元(每亩补贴标准45元,补贴面积22万余亩,受益农民24万人)和粮食订单收购直补资金67.38万元(每百斤补贴10元);二是下拨农村客运车辆油价补贴262.93万元(每辆车补贴14539.88元,受益车辆181辆),岛际水路客运燃油补贴7.92万元,渔业渔船补贴1.35万元,林业企业用油补贴30.11万元;三是下拨购机补贴197.26万元,全区引进新机具804台(套),全年机耕面积15.42万亩,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提高,有效地提高了经济作物种植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四是拨付移民后扶直补资金350万元,项目资金316.34万元,受益人数6626人,促进移民人员安定、稳定和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五是认真兑现家电和汽摩下乡补贴,累计兑现补贴家电产品149478台,发放补贴资金3569万元;兑现补贴汽摩下乡产品7901台,发放补贴资金1353万元,下半年又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大力促进消费升级,进一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积极推进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区2010年共有11个乡镇29个村开展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共兑现财政奖补资金183.48万元,直接受益群众达4.3万人,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和聚集民力,形成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新机制。
    4、以人为本,保障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完善符合我区实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保障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今年上半年我区雁石等乡镇遭受重大洪灾,损失严重,区财政科学调度,积极筹措,及时拨付下达抗洪救灾资金7210.5万元,重点用于灾民转移安置、基础设施修复、灾区防疫和灾后重建工作,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
    确保教育优先发展。2010年全区投入46800万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保障教育经费增长,加强教育资金管理,重点投向农村及薄弱学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落实两免一补、中小学校舍安全加固工程、教学设备购置等,进一步改善中小学教育教学软硬件条件。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一是积极推进“五险地税统征”工作,不断扩大我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落实城镇职工企业养老保险关系、医疗保险关系等的转移接续办法,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切实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强化新农保基金管理。据统计全区16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除在校生、参加企业社保、机关社保外)参加新农保人数152771人,与摸底参保人数229519人相比,已完成参保率67%,征收新农保养老保险基金1480万元;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农民37644人,发放基础养老金635万元;全区共有5473人享受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补助待遇,发放养老补助金260万元。三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建立了企业欠薪应急保障制度和专户,着力推进我区职业培训与我市“10+3”重点产业和我区“125”产业相结合,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扎实推进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社保补贴、职业培训、职业鉴定、职业介绍等积极就业扶持政策。2010年全区职业培训和鉴定支出153.6万元,创业培训支出37.2万元,职业介绍补贴支出22.35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6万元,社会保险补贴补助105.32万元。
    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和统筹基金的市级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开展,我区覆盖城乡各类群体的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2010年我区新农合报销制度的完善和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统筹基金报销比例的调整和政府补助标准的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民医保制度正在逐步形成,医疗救助力度加大,“保大病”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增强。全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预计支出5750万元,新农合基金预计支出395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计支出808万元。二是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工作的投入力度。全年本级投入480万元支持实施各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从基本建设、基础设备和人员培训三方面提升整体服务功能。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卫生各项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配合发改、卫生等部门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准备。四是积极探索医疗救助模式和办法,提高资金筹集标准,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政策,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有效性和救助水平。将城乡低保对象(包括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福利机构“三无”人员)、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重病症患者纳入救助范围。2010年我区城乡困难家庭筹资标准统一提高至130元/人·年,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区级配套资金支出22万元。
    5、积极稳妥,精细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预算编制管理。一是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进一步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预算编制细化到“项”,建立重大项目支出预算事前评审机制。二是加强部门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建立结转和结余资金与预算编制相衔接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等资产收益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一是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跟踪监测,认真分析经济运行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按照“正税清费”原则,规范完善非税收入体系,实施政府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收缴,依法建立财政收入均衡入库机制。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按照序时进度和项目进度安排支出,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均衡性,严格控制预算追加,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一是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进一步整顿会计秩序,促进会计行业健康发展。二是开展社会团体“小金库”治理工作,清理社团123户、公募基金会1户,从源头上遏制财政性资金流失。三是对涉农补贴、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强农惠农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对资金的安排、分配、拨付、使用、项目实施等环节进行全面检查,涉及项目11个,金额8927.97万元,纠正和整改金额21.7万元,保障强农惠农资金、政策落到实处,维护好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四是对政府采购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对采购单位、评标专家和采购代理机构的政府采购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做好政府采购投诉受理、处理工作。
    二、2011年预算草案
    (一)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区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经济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财税制度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我区跨跃式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2011年预算编制具体原则
    一是收入预算编制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与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社会增长指标相适应,分科目测算,提高收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支出预算编制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既体现实际需要,又考虑财力可能,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倾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三是努力增收节支,做到财政收支平衡,不编制赤字预算,不寅吃卯粮。
    (三)全区预算安排:
    1、一般预算安排
    201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计划为208385万元,增长13.50%,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计划为125330万元,增长13.00%,全区总财力为103254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相应安排全区支出103254万元。
    根据收入计划安排,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区本级总财力为48153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相应安排区本级财政支出4815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30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394万元;教育支出19003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4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0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0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320万元;环境保护支出94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683万元;农林水支出3796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58万元;商业服务类等事务支出228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071万元;其他支出1325万元。 
    2、基金预算安排
    2011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为53960万元,加上级补助797万元,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 54757万元。基金预算均属区本级。
    (四)2011年我区财政主要工作安排:2011年我区财政工作将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措施,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立足稳步增收,着力强化征管,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发展壮大财政实力。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改革措施和财政政策,努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增强我区财政增收后劲,壮大我区财政实力,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力基础。
    加大力度培植财源,依法强化收入管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和收入走势,加强收入分析预测和研究,加强财税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完善税源监控体系,抓住收入增长点和重点税源,努力培植新财源,抓好零星税源管理,强化征管,依法征收。
    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完成财政收入目标。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既要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又要坚决禁止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违规行为。通过有效组织收入和培植财源,努力争取超额完成全年收入目标,确保财政“十二五”规划开门红。
    2、立足服务发展,着力优化结构,努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一是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3、立足优化支出,着力扩大内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二是根据国家政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三是增加财政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四是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五是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区实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拉动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一是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二是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三是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四是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防范投资风险。五是规范区属国有企业投资行为,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六是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
    4、立足发展三农,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三是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四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四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五是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二是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区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
    5、立足优化管理,着力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公共财政服务效能。
    加强大额资金管理。加强对区政府重点工程支出等大额资金的管理力度,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果,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提高单位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规范性,减少资金沉淀、浪费,节约更多资金投入到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政府性债务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我区政府性债务管理,做好政府性债务清理核实工作,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努力维护政府信誉。认真听取区人大、区政协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依法监督。
    加强财政资金调度管理。确保基本支出预算按序时进度、项目支出预算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保持预算支出进度均衡性,坚决制止超预算、超进度拨款,避免简单的库款搬家和一拨了之。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我区经济虽有回升,但基础还不牢固,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受此影响,2011年我区财政仍将面临增收和节支的双重压力,预算收支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和艰巨,但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这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任务,更好地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跨越发展。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林小华
评论
我要提问
姓  名: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