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罗区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佚名要闻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9更新时间:2010-01-23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科学发展 有效作为


    2009年是我区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且不平常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在上级党政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四个集中”要求,坚定信心、着力先行、统筹协调、勇当前锋,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圆满完成了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和区委确定的“三个确保”和“四个百亿元”目标,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生产总值153亿元(现价,预计数,下同),增长15%;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6.5%、15%,占比调整为12.7:46.4:40.9。完成财政总收入16亿元,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6亿元,增长23.5%。荣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一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集聚提升,着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经济稳中趋好。扎实开展“工业发展年”活动,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3亿元,增长13.8%。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完成224.8亿元、66.5亿元,分别增长27.1%、27.5%。全区净增规模企业50家,累计414家,其中亿元企业达57家,实现产值138亿元。龙工集团位列全球工程机械50强、全省企业集团100强。亚洲最大的铸造企业龙工铸锻一期竣工投产。“125”产业支撑作用强劲,占规模工业比重达97.8%,其中机械、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占全市份额分别达27.4%、58.9%、47.8%,为全市建材产业“破百亿”做出重大贡献,获“中国铸造之乡”称号。园区经济持续壮大,龙州工业园区新投产企业71家,累计180家,在全市八大园区中产值率先破百亿,达105.8亿元;龙雁工业集中区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外经外贸平稳运行,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9.1%;外贸出口2亿美元,增长17%。 
    现代农业稳步提升。认真落实种粮直补、水稻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1.8亿元,增长5.7%,其中“五大”主导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83.4%。畜牧业提质增效,建成230个标准化规模养猪场,236个场通过无公害论证。全区有2.5万亩农产品种植基地通过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105个农产品获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标志,位列“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区”。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成立粮食饲料商会,新增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森宝集团成为全省首家供港冻肉生产企业。闽台农业合作深入拓展,启动闽台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规划建设,岩山闽台高山生态农业示范区初见成效。 
    第三产业活跃发展。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6亿元,增长19.1%。龙门物流园区一期初具规模,引进12家汽车4S店和10家专营店,二期建设全面启动。商业业态日趋齐全,龙岩高档百货商场启动建设。市场功能不断完善,东市场投入使用,莲东、北城市场基本建成。总部经济发展加快,华润、米兰春天等企业总部入驻龙州“6·18”创业园。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全年接待游客275万人次,比增23%;旅游收入13亿元,比增15%。荣顺、龙州、云顶等星级酒店相继建成或开工。成功创建“梅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举办第二届“乡村旅游节”,承办第七届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有关活动,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四个带动抓手,做强做优发展载体,努力破解要素制约,着力增强发展带动力。
    项目带动持续推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6亿元,比增35.2%。全年开发新建项目250个,总投资70亿元,利用区外资金34亿元。“9·8”、“11·18”等招商成果保持全市第一。全市首家特大型央企华润水泥顺利落户我区并开工,引进龙岩动漫科技产业园等5个投资超10亿元项目。重点项目建设加快,18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三二一”项目竞赛保持全市前列。85个区重点投资项目完成投资54.4亿元,投资拉动作用明显。滚动实施83个投资超亿元重大项目,有28个项目建成投产。园区承载能力提升,龙岩台商投资区启动规划,硬质合金、生物技术、健身器材等专业园区建设加快,龙州、龙雁等各类园区新入园项目97个,累计达341家。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共争取上级扶持项目364个,落实资金3.98亿元。 
    创新创牌持续增强。品牌建设全面推进,龙化“塔泉”“TQ”获中国驰名商标,龙岩咸酥花生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全年新增省著名商标6件、累计29件,省名牌产品5个、累计33个。龙州工业园区位列“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中国十大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海西十佳品牌工业园区”。创新带动深入实施,第七届“6·18”多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全年新增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市级企业中心。有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我区承担的省“一镇一业”技术创新示范重大专项通过验收。列入首批实施国家、省知识产权强县名单。 
    服务环境持续优化。认真落实各级帮扶工业企业发展政策,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化解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瓶颈制约。辖区全年报批建设用地1.45万亩,征收1.32万亩,有力保障了项目用地需求。加强企业融资服务,主动与国家开发银行、农发行、建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龙津担保公司成为海西专职服务中小企业的最大政策性担保机构,新设立全省资本金最大、全市首家永丰小额贷款公司,辖区担保企业达109家,总注册资本15.8亿元。支持企业拓展市场,美家龙、阿赛特、丰力机械、丰洲贸易等成为对外拓展的新亮点。深化校企合作,举办第四届“4·26”校企合作恳谈会。 
    一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城乡聚集融合,加快生态强区建设,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中心城市加快发展。主动服务市政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全力做好项目征地拆迁和施工保障。龙厦铁路建设有序推进,赣龙铁路扩能工程、双永高速公路、何家陂水库顺利开工,坑口火电二期、龙岩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中心城市“三大板块”和“绿亮美”工程建设有力推进,莲南路、莲庄路二期等建成通车,东环路北段、莲庄路三期等开工建设。主动参与城市建设管理,持续推进“两违”治理,累计改造背街小巷91条。积极组建区城投公司、城管办、土地收储分中心和规划区内乡镇、街道城市管理执法大队,有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社区建设明显加强,有效促成解决社区用房规划建设等“老大难”问题。中城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积极参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连续七届获全省“创建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城区”称号,中心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城乡统筹持续推进。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累计流转土地面积5.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3%。被列为全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农村路网持续完善,双永高速白沙连接线即将启动建设,新建“上衔下延”农村公路79.1公里,改造危桥14座,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903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保持全省前列。水利建设全面推进,建成防洪堤10.2公里、标准化渠道60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疏浚河道5.2公里。加强村镇建设发展,白沙市级中心镇建设启动实施,创办全省首家劳动密集型移民创业园。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48个村庄规划,白沙田洋厝农民住宅小区被评为省级优秀住宅小区。大池、龙门洋畲等6个村镇获“省级文明村镇”称号,“洋畲经验”、“培斜模式”成为新农村示范村品牌,得到国家、省、市高度肯定。 
    生态建设全面加强。强化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年度减排任务,规模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5.54%,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802万吨。深入开展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面对年初暴发水华事件的严峻形势,迅速采取工程治理、生态治理、生物治理以及限期拆除猪场“以奖代补”、关闭拆除违建猪场等综合措施,较好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阶段整治任务,全年投入治污资金1.5亿元,关闭拆除猪场6393户、159.2万平方米,清栏生猪66万头,完成生态治理面积3.7万亩,辖区流域水质明显改善,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同比上升8.3%,内河断面达标率同比上升4.1%。全面启动适中片区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小溪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620公顷。全区新增54万亩生态林,获“省级绿化模范区”称号。建立沿河两岸1公里范围内垃圾清理长效机制,3个乡镇77个村通过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验收。龙岩垃圾焚烧发电厂启动建设,新建7座垃圾填埋场、8座焚烧炉,完成农村改厕1000个,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万安、江山分别通过国家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龙门洋畲被评为“国家生态文化村”,新增2个省级生态村,4个省级卫生村(社区)。 
    一年来,我们坚持执政为民宗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着力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工作保持全省领先,青少年科技创新成绩名列省、市前茅。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工程获立项。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结题验收,被推荐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获“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称号。铁山镇位列“中国可持续发展百强镇”。“教育强区”深入推进,实施人口早期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高考成绩多项指标名列全市前茅。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莲东中小学、区职教中心等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稳步推进。文化事业持续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以及恒亿百村文化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激情广场”、社区文化节等活动蓬勃开展。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龙岩侨史馆启动建设。“采茶灯”万人表演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和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挑战成功证书。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稳步推进。竞技体育再创佳绩,陈晓婷、何雯娜分别在世界性、全国性大赛上夺金。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7.8%,10个乡镇卫生院完成改造,龙岩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区疾控中心建设加快,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防控科学有序。计生国优水平巩固提升,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3‰以内。持续开展“百安”活动,安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成为全国首个“青少年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平安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2.75%。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控工作,建国60周年庆典、纪念古田会议80周年等敏感时段社会保持安定稳定。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征兵工作获全国表彰,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广播电视、对口援川、方志、统计、防震、保密等工作得到加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加大民生投入,较好地完成了本届党委政府18件为民办实事和2009年度20件拓展实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95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70元,增长7%。就业和再就业服务持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381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8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4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1%,同比下降0.99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保险稳步扩面,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等保障措施全面落实。启动实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政策。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光彩慈善事业深入实施,福利中心一期交付使用。溪南社区被授予“全国扶残助残先进单位”。“家电下乡”显著惠民。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扎实有效。扶贫开发扎实推进,640户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获“小额信贷”扶持,造福工程搬迁288户1000人,白沙岩下造福工程成为省级示范典型。 
    政府建设明显加强。深入开展政府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社会各界干部群众对区政府工作的满意率达99.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提高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质量,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全部办结,代表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委员满意率分别达95.56%、100%。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作用。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全省率先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基本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政务信息公开稳步推进,建立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在全省县级率先实施政府行政问责,政府绩效评估连续四年获全市第一。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有力有效。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全面启动规范“两权”工作,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 
    各位代表,回顾2009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知政府工作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绩,得益于历任领导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全区人民的无私奉献,凝聚着方方面面的热心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条战线、各个岗位辛勤耕耘的全区人民,向始终理解、信任、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各位老同志,向为我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驻岩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和中央、省驻岩企事业单位、市直各部门,向所有关注、参与新罗区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高,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从发展结构上看,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结构优化升级不够快,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还有待提高;从发展活力上看,吸引投资、拉动消费和增加出口的能力仍然较弱,选商选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等工作还有待加强;从发展潜力上看,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还没有更好地转化成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从发展环境上看,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城乡群众收入水平还不高,事关民生、稳定、安全生产等方面还有一些薄弱环节;软环境还有待改善,政府的自身建设以及服务发展的公信力、执行力还需要全面增强。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加快发展 主动作为


    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衔接“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们要保持清醒,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有利因素分析得更透彻一些、把应对措施谋划得更周密一些。要充分看到国务院《若干意见》赋予我省先行先试和国家部委、央属企事业单位支持海西、苏区建设的政策机遇,充分看到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城市体系,发展壮大城市经济的战略机遇,认真按照区委“海西应先行、闽西当前锋、新罗走前头”要求,抢抓机遇,沉着应对,着力扩大有效投入保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增后劲、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力、保障民生民心促和谐,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认真按照区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个走前列”目标,立足保持经济健康较快持续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筑强产业、基础设施、城市“三大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力构筑闽粤赣边生态型经济强区,努力在龙岩发挥海西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中走前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5%;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2.5%;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2%、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实际利用外资与去年持平,外贸出口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以产业集聚提升为关键,着力推动发展提速增效 
    突出产业带动,围绕建设海西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做强做优“125”产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优产业。主动对接市“六个破百亿”产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加快产业集聚,抓紧抓牢龙工铸锻、美家龙、豪邦化工、森华冷鲜肉等一批“125”产业关键项目竣工投产或达产达效,扶大扶强一批与“125”龙头企业关联配套的产业项目,做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力争机械、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占全市份额有所提升。调优产业结构,鼓励建材、能源、矿冶等产业上大压小、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煤炭、高岭土等资源深加工,突出抓好岩山华润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力争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60%以上。提升产业素质,优先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力促佳科太阳能达产达效,金鑫纳米复合粉、滨濠太阳能光电项目建成投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低碳经济试点,推动绿色增长。 
    做强企业。深入实施“百家千户”工程,集中优势资源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着力增强工业发展推动力。突出规模培育,实行中小优质企业后备资源动态管理,全力培育中小优质企业上规模,确保新增规模企业50家,规模产值突破270亿元。突出龙头带动,扶持57家亿元企业做大做强,充分挖掘产值5000万元以上优势企业发展潜力,着力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领军企业,力争新增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集团2家,亿元企业产值突破170亿元。突出品牌提升,健全品牌培育、激励、推介和保护机制,支持企业争创更高级别品牌,力争新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各5个。 
    做大园区。加快推进园区布局集中、产业集群、用地集约,着力提高园区投资强度、效益贡献和发展后劲。提高园区承载力,整合各类工业园区资源,加快龙岩台商投资区规划建设,力促龙州工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加大龙州、龙雁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完善污水处理、供电扩容、道路交通等产业配套条件,突出加强土地供前供后管理,加快工业用地报批征用,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提高产业集聚度,加快推进硬质合金、光伏光电、生物技术等专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大配套企业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带动产业链延伸的优质项目,力争每个专业园区入园企业5家以上,硬质合金产业园实现投产企业5家以上。提高园区贡献率,坚持入园项目投资强度标准不动摇,狠抓项目竣工投产、达产达效,力争龙州工业园区产值突破130亿元,税收突破3亿元;龙雁工业集中区产值突破30亿元;各类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比重突破60%。 
    做好服务。强化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全力保障企业生产要素需求,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政策服务空间,认真落实并指导企业用好各级帮扶政策,加快完善促进企业投资和创新发展优惠政策,健全地产名优产品推荐目录,引导商贸业、建筑业与工业企业开展协作配合,切实帮助企业打拼市场。拓宽融资服务渠道,加强龙津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建设,引导并规范行业商会组建或营运民间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切实增强为中小企业服务能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加强森宝、金鑫等企业上市辅导,力争新上市1家以上。拓建人才服务平台,落实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激励政策,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培养,深化拓展“4·26”校企合作,加快区职教中心、侨中国家级工科实训基地建设,扶持侨中创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坚持以中心城市发展为支撑,着力提升城市集聚功能 
    立足区位比较优势,持续发挥龙头和领跑作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切实增强城市竞争力,努力建设创业、创新、宜居的区域中心城市。 
    主动参与城市建设,提升承载扩张力。积极谋划中心城市扩张发展,实施中心城市一重山范围内工业企业退出计划。加快“三大板块”建设,主动承担城建项目征迁任务,严格落实项目挂钩责任制,努力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抓好重点乡镇市场开发建设,推进城郊农贸市场、花卉市场、建材市场的规划布点,力争交易城农贸市场年底建成。继续实施中心城区背街小巷改造,推进“城中村”改造试点,努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提升发展带动力。坚持以现代制造业带动服务业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经济。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力促龙门物流园一期全面建成,二期初具规模;启动“无水港”规划建设,加快建设以龙门、红坊为主的海西区域现代物流中心。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都市型经济,在龙州高新区高起点规划建设总部基地,力促龙州“6·18”创业园一期初具规模。深化拓展生态旅游,加快推进动漫科技产业园、云顶星级酒店、紫金山体育公园、中央苏区公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海西旅游重要集散中心。 
    强化城市运营管理,提升管理执行力。深入推进“绿亮美”工程建设,组建区城市管理执法机构,加强城乡综合执法力量,持续深化“两违”治理,采取综合手段防违、制违、拆违。深化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坚持长效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重点抓好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农贸市场经营管理等工作,切实改善市容市貌。推进城市管理向社区延伸,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着力培育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突出城市生态和文化特色,巩固提升“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品牌效应,加强莲花山、龙岩洞等生态景观建设与管理,切实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3、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 
    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统筹推进“五大”主导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力促梅花山现代农业科技园、泰华果蔬保鲜二期等龙头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建成一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示范样板,力争年内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突破3万亩,标准化规模养猪场达300家以上。积极引导畜牧业结构调整,推广发展种草养羊、竹山养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加快花卉、油茶等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化闽台农业合作,建立闽台农业合作交流中心,加快建设闽台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力促闽台高山生态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农业机械制造等示范区建设上新水平。 
    强化农村发展基础。重点抓好九龙江北溪三期堤防工程、何家陂水库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设城乡防洪堤7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座,标准化渠道60公里,发展节水灌溉3000亩,河道清淤5公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新建农村公路60公里,改造危桥11座,重点加快工业园区、雁石大吉至苏坂八一路段、双永高速白沙连接线、省道308线红尖山路段改造建设,切实增强对农村发展的造血功能。 
    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争新增15家专业合作社,创建省级示范社1家。加快建立新型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完善重大动植物检疫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信息等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力争年底实现全覆盖。规范村级组织运作,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农村基层组织涉及村民重大利益事项事前报备制度。完善“六大员”管理模式,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快村镇建设发展。按照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消费便利、保障一体的要求,扎实推进适中、小池等中心镇建设发展。启动雁石、白沙、苏坂等东方片区域性规划建设,突出抓好白沙市级中心镇建设,争取白沙、雁石列入省、市重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加强新村规划建设,完成50个村庄规划,提高新型农民示范住宅小区建设水平。持续拓展新农村建设模式,突出抓好龙门洋畲、小池培斜等示范村配套项目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4、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激发发展内在活力 
    持续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努力为加快发展注入更大活力,积蓄更大后劲。 
    深化体制改革。积极理顺市区关系,有效对接市级下放我区在城市管理、财税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体系,努力提升我区在市场建设、城镇投资、水电发展、矿业开发、土地收储等营运机构的运作水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力争耕地流转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0%以上。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规范林权流转管理,全面完成林权证拆宗分户工作。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商会经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强社会发展的活力。 
    强化自主创新。扶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支持卓越新能源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森宝创建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卫东、天泉建设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市级以上技术中心5家。巩固“6·18”省优水平,完善“6·18”项目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功能,大力推动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全面推进国家、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 
    加强项目运作。全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突出重大项目支撑,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以上。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深入对接国家扩内需政策,加大对口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中央更多的政策、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突出选商选资,依托“6·18”、“9·8”、“11·18”等招商平台,主动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特别是央企的沟通联系,积极承接台湾和沿海发达城市产业转移,努力引进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大企业、大项目。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在继续实施“658”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滚动实施投资超亿元重大项目推进计划,初步安排投资项目60个,总投资259.2亿元,当年投资46.3亿元;前期推进项目30个,总投资83亿元。突出抓好动漫科技产业园、紫金山体育公园等7个超10亿元项目建设,以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发展。完善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坚持“干部围着项目转、资金围着项目投、人才围着项目配、考评围着项目论”的工作导向,强化“五个一”工作机制和重大项目挂钩述职制度,加强项目调度,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扩大外贸出口。坚持扶持外贸出口力度不减,重点扶持增量出口、新增出口和规模出口。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广应用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力争有50家以上外贸出口企业加入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加大出口主体培育力度,支持民营企业自营出口,力争民营企业出口比重达80%以上。扶优扶强丰洲、美家龙、金鑫、龙工等重点骨干企业,力争培育超1000万美元出口企业6家以上,其中超亿美元出口企业1家,超3000万美元出口企业2家。 
    5、坚持以加强生态建设为重点,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落实生态强区建设纲要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使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努力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抓好以养殖业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碧水工程”。持续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高压态势,继续关闭拆除禁养区外治理不达标及禁养区内的养猪场,严厉打击复建、复养、废水直排及违法抢(扩)建行为。在可养区内强制推广生态立体养殖或零排放养殖技术,对通过污染治理验收的养猪场实行一年一审验。继续压缩万安、白沙水库网箱养殖规模。加强城乡生产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龙岩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健全沿江和库面垃圾清理长效机制,确保省控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达90%以上,城市内河水质达标率达60%以上,有效改善九龙江、汀江水质。 
    抓好以大气粉尘污染治理为重点的“蓝天工程”。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突出抓好适中至马坑高速公路沿线大气粉尘污染整治,力争关闭片区内10台水泥立窑,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0万吨。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强化减排措施,突出抓好煤炭、水泥、矿冶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力争省控11家重点能耗企业完成节能量9.3万吨标准煤,全区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0%,SO2、COD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分别削减13%、2.3%。 
    抓好以矿山生态环境整治为重点的“青山工程”。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在企业审批和项目建设中同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保护措施和节能减排方案,取缔无证矿山和关闭限期治理不达标的矿山。全面排查交通干道、河流两岸和中心城区一重山可视范围内的“青山挂白”点,建立交通干道一重山生态封育禁伐区,加大高速公路、国道沿线露天开采和乱建坟墓整治力度,实施生态植被恢复治理工程。抓好小溪河等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采取植保与工程措施防治丘地、太保林、中甲、兰田等重点矿区水土流失。 
    抓好以农村面源污染整治为重点的“家园工程”。深入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全面推进以“五清六改”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加快龙岩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完善一批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力争规划区外每个乡镇至少配套一座垃圾填埋场或焚烧炉。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建立行政村专职保洁队伍,提高上门收集垃圾普及率,力争全部乡镇和规划区外80%以上的行政村通过省“家园清洁行动”验收。积极创建东肖、培斜等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力争建成2个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3个省级以上生态村。 
    6、坚持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办好为民实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感、社会和谐度。 
    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着力推进我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持续提升科技进步国优水平。深入创建“教育强区”,加快莲东中小学建设,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高校舍综合防灾能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多关注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创建30所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合格校。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深入挖掘龙岩“采茶灯”、河洛文化内涵,推进红色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的融合交流,办好第五届世界龙岩同乡恳亲联谊大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龙岩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区疾控中心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百院建设、千人培训”规划实施,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巩固计生国优水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推进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建设,着力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依法统计,认真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积极推进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民族宗教、方志、档案、老龄、防震、保密等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完善就业创业环境。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千方百计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增长,力争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加快构建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机制,全面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创业鼓励政策,落实就业援助制度,以创业促进就业。整合培训资源,以“阳光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全年新增转移劳动力5000人。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拓展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工伤补充保险,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完善大病医疗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医疗保险等制度,努力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持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快乡镇敬老院改造建设,提升城乡低保、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支持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工作。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全力做好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地灾区域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加大对边远山区、革命基点村和库区移民的扶持力度,力争搬迁1000人。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坚持安全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化矿山、道路交通等16项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稳控机制,努力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加强信访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服务发展 展现作为


    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政府自身建设是关键。我们将认真按照建设“诚信、法治、服务、廉洁”政府的要求,持续巩固提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科学理政,增强政府创新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增强加快发展的忧患意识、先行意识、责任意识,提高领导发展、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深入研究国家支持海西政策和支持原中央苏区政策,跟进落实国家、省、市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政策方案,精心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努力拓展政策空间,把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全面推行规范“两权”工作,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和执法监督。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拓宽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审查,完善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健全公众有序参与的政府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政策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度。 
    高效施政,增强政府执行力。深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加强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将机关效能建设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努力推动机关工作提速、效率提高、形象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协同办公系统等政务网络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机关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和重点项目、重大事项、重要工作的督办机制,切实增强抓工作落实的能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和监督,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 
    为民执政,增强政府亲和力。主动把执政为民宗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共服务上,把更多的财力倾斜到改善民生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主动为基层服务,为企业解难,为群众办事。紧紧围绕就业、就学、就医、住房、农村环境、农民增收和公共安全等民生问题,全力办好本届党委政府和2010年度惠民实事,让群众生活逐步改善,让百姓期盼逐步实现。 
    从严治政,增强政府约束力。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加注重政府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有效预防腐败。强化行政监督,严格规范工程建设、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的运行,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加大国家扩大内需资金的跟踪审计力度。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加强公务用车、会议、公务接待、差旅费等支出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上。 
    各位代表,展望新的一年,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区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在龙岩发挥海西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中走前头而努力奋斗!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陈雪萍
评论
我要提问
姓  名: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